孩子之间的争执,往往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对与错,只是由于各处的生活环境不同、个性不同,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意见。其实,如果没有大人的介入、没大人明显地一贯地、不分对错地支持一方,他们的争执很可能很快平息下去了。
一、幼儿争吵的原因
1.引起成人的注意
在幼儿园里,很多幼儿发生争吵是为了让老师注意到他们,这大概包括两种情况:一种是幼儿受欺负时寻求帮助;一种是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,如我们常常见到两个孩子可能会因为抢着帮老师发东西而发生争吵。
2.获得同伴的友谊
当幼儿开始蹒跚学步时已经开始探索世界了,随着年龄增长,他们对同伴之间的友谊也产生了兴趣。起初,他们只是盯着对方看,以表示出极大的好奇,接着他们开始尝试在对方身边玩耍,最终和对方一起玩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为了获得友谊也不免发生争吵。
3.满足自己独占欲
由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�谧晕抑行淖刺�,不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和理解他人的感情,加上我国独生子女较多,缺乏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,在长辈们的宠爱下,好吃好喝好玩的东西往往自己最先得到和拥有,在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物品的时候,就会听到幼儿们争吵的声音,她说:“这是我的”,他说:“我先拿到的”,或者说“它离我最近就是我的”等等。此外,造成这一情形还有一些客观原因,如物理环境的不合理,材料的缺乏与不足。
所以,如果孩子间发生了争吵,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建议:
1、父母要耐心听,不要急于解决。发现孩子争吵时,只要不是那激烈,不会发生过头现象,不会造成伤害,父母就要耐心听他们为什么事争吵,做到心中有数,一般不要急于管,让他们争吵一会儿,他们把话说完了或是意见统一了,自然就不争吵了。
2、先转移注意力,后冷静处理。当孩子争吵非常激烈,有打架的趋势时,父母可先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,说:“××你的衣服怎么样了?”或父母拿件玩具说:“这玩具是谁的呀?”这样两方孩子的注意力马上转过来看衣服或看玩具,顾不上争吵了。等他们冷静下来以后,大人再询问争吵的原因。
3、听清原因,不要轻易评判。父母发现孩子间争吵,往往不问青红皂白,开始就说“不要吵了”,“谁吵我就打谁”,或是用恫吓的方法吓唬孩子说:“你们都是坏孩子,再呼和浩特我就把你们送公安局去!”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,因为孩子争吵必定会有原因,或是谁拿谁的玩具,或是谁打了谁,或是谁不跟谁玩了等等。即使很小一个原因,孩子也会争吵起来,所以父母一定要问清原因,不能轻易评判。孩子间的争吵,反映着双方关系不协调。暂时有了障碍,只要父母采取调和的手法,说说双方的优点,鼓励他们有勇气承认错误,让他们互相说声“对不起”,孩子就和好了,父母不要非评个谁是谁非不可。
4、父母不要急躁,不要横加指责。孩子发生争吵,必然声音大,态度不好,父母看,千万要冷静听听他们争吵什么,手里拿什么东西,在不了解原因前不要横加指责,各打五十大板。这样简单、粗暴地处理,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。
5、孩子争吵,父母要很进行引导。对孩子争吵如果引志不当,会产生消极的作用。因为孩子心理和语言发展水平有限争吵大多利用动作方式,难于展开语言争辩,所以父母要很好地加以引导。比�纾�“××是讲道理的”,“××说得对”“××听父母说的话”等等,以鼓励表现好的来诱导表现不好的,这样会立即奏效。
6、孩子间相互争吵,父母要给以正确的评价。孩子争吵,父母一定要以理服人,不要以谁会说,谁的力气大就说谁占理。这种不公正的评判,会使孩子是非不分,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,以致影响孩子正确认识做人的标准。
|